2013年2月19日星期二

從保齡球場看香港改變

容志偉

2013年2月19日 主場新聞

「保齡,保齡,男女喜愛玩球。」 曾幾何時,保齡球是香港非常流行的運動。然而,讀者上次去正規保齡球場打保齡是何時呢?

或許之後,更加沒有太多機會了,因為港人所熟悉的保齡球場正一間一間的消失。在這兩三年間,淘大,奧海城,甚至歷史悠久的美孚保齡球場也相繼結業。而最新一間將會結業的保齡球場是全港最多球道,位於九龍灣的保齡球場。因為大部份國際賽都是在九龍灣的保齡球場舉行,因此九龍灣的保齡球場結業對保齡球手及整個運動有相當大的震撼。

有不少保齡球手都會說自己「黑仔」,因為他們每轉去一個新球場當為主場後,那一間球場便會結業。又正如其他運動一樣,保齡球比賽在關鍵時間也有一點運氣成份。但保齡球場的結束卻肯定不是因為運氣,也當然不是因為保齡球手「黑仔」。(難道幾百幾千人一起「黑仔」嗎?)

筆者相信香港地和香港人的轉變才是主因。

一條保齡球道的面積,大約是25至30平方米,即大約270至320平方尺。20條球道便要5400至6400平方尺。這個面積還未包括機房,波架等其他配套設施。

一局保齡球的收費大約30至50元,而一條球道一小時大約可以打4至5 局。因此,一小時每平方尺最多的生意額可以有5 X 50 / 270 = $0.93 (假設是1 元吧)。假如保齡球道每天最多運作16小時,一個月保齡球場每平方尺最多的生意額是30 X 16 X 1 = $480。

一個月每平方尺480元的生意額,是否足以維持呢?在十年前的市區,又或現在的偏遠地區還是可行的。

然而,淘大,奧海城又或美孚保齡球場的共通點是什麼?顯而易見,它們都是位於市區,可以由地鐵站步行幾分鐘便可到達的位置。無論是由於以自由行為主的暢旺零售市場,又或遍地開花的真假豪宅,都使市區,特別是地鐵沿線商業鋪位的租金,在這幾年大幅上昇。因此,位於市區的保齡球場被其他行業所取代可以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自由行不但殺了不少地區小店,也同時殺了保齡球場。

那麼即將結業的九龍灣保齡球場呢?它不是被自由行,而是被即將開始的起動東九龍計劃及啟德發展區所殺死的, 因為業主眼見整區變天在即,因此收回鋪位,重新包裝,再租給能夠交幾倍租的行業公司來經營。

剩下來的保齡球場能否支撐下去呢?除了位於銅鑼灣的保齡球場在南華會的保護下肯定可以繼續外,另外兩間位於荃灣,兩間位於屯門及一間位於沙田的保齡球場也應該可以維持。最主要原因是它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夠偏遠,更沒有鐵路可以直接到達, 因此是比較安全的。還有位於何文田及黃埔的兩間呢? 當地鐵觀塘綫延綫(包括何文田站及黃埔站)於2015年完工後,筆者希望這兩間保齡球場還可以存在吧。

香港市區商業用地及商鋪用途的改變,由服務港人變成服務自由行,由售賣民生用品變成售賣鐘錶珠寶,也由個別小店變成統一連鎖集團,改變了港人生活,也減少了港人可選擇的運動項目。由於保齡球場要求面積大,使保齡球運動也首當其衝而受到影響。

以經濟學角度來看,只有足夠的需求,也可以維持足夠的供應。但需求比以前是少了。為何呢?因為香港人心態的改變,也因為保齡球運動的計分制及要求。

無論是網球,乒乓球或足球,都是贏了一球有一分。但保齡球跟其他運動不同,雖然打一局十球只有一百個瓶,但若果打出全部十球都是全中(即一球擊倒十瓶),總分不是100分而是300分。若球手每球加補球都只是打到9瓶的話,該局只會有90分,原因是補中(即第一球不能擊倒十瓶,但第二球能擊倒第一球沒有擊倒的瓶)可以將下一球擊倒的瓶的數目加到補中球的分數上,以及全中(即第一球已能擊倒十瓶)可以將下兩球擊倒的瓶的數目加到全中球的分數上。

因為這個計分設計,使大部份球手都在100分以下。要由100分以下升上100至200分之間,必須學會經常補中。同樣地,要由100至200分升至200分以上(俗稱過山),必須學會經常全中。雖然看似每一球都只是欠一瓶便會補中又或全中,但無論要學會經常補中又或全中,都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幸運成份低。

保齡球在香港非常流行的時候,正值香港經濟急步起飛的年代。當時經濟成功起飛所倚賴的,便是香港那種努力向上,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不怕困難的精神。因此當時香港人的這種心態,遇上保齡球,便一拍即合了。

然而,以現在香港人的心態,要怎樣才算是成功呢?快錢與炒賣。要等幾年才有回報的投資?不太可能吧。這種心態也同樣放了在香港人的娛樂和運動,即在追尋樂趣上,只要所謂的「快趣」而不要「慢趣」,要求即時的享樂和成功。若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將保齡球的分數由100分以下升上100至200分之間,很多香港人都會說不如玩玩算了,又或去跑步好了。

另一個原因是跟其他娛樂和運動不同,保齡球的分數是即時顯示的,還要每個字體都是非常龐大的,肯定在球道附近的所有人都能看見。但現在的香港人更加愛面子,如果每次打球都讓所有人都知道球手只有幾十分,很多香港人是受不了的。如果旁邊有另外一位球手每次都有百幾分,甚至過二百分,球手未必會再來打球吧。

保齡球在香港還有沒有將來?筆者認為還是有希望的。但要怎樣做呢?

首先,如果香港隊能再在香港人會注意的國際性比賽中奪得重要獎項,如1986年及1998年的亞運金牌等,便很大可能將香港人的焦點,短時間聚集在保齡球運動中。香港有很多非常有潛質的青少年選手。筆者在保齡球比賽遇過不少每一局都超過200分的青少年球手,年紀最少的一位只是一位小六學生。他已拿著成人用的重量級保齡球在球場衝鋒陷陣。他們絕對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的。

另外,雖然筆者並不希望發生,但香港這十多年來的金融地產大泡沫始終有一天會爆破。在爆破後,昐望香港人的心態會重回腳踏實地的那一種,放棄追求「快趣」,而享受「慢趣」的過程。那麼香港人便會回到保齡球場了。

希望下次在保齡球場見到你!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