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怎樣做快樂香港人

容志偉

2015年5月19日 信報 經管錦言 B19版

筆者和一批畢業了數年的 Mentee聚會,Mentee都說慢慢適應了社會。工作很忙碌,但也能應付,有一位更獲得晉升。但當筆者問Mentee們人生是否快樂的時候,大部分Mentee都說好像都不太快樂,另外更好像看見其他人都很快樂。Mentee們很想明白人生是否就是這樣。

在香港,其實有幾多人會說自己是快樂的呢?根據聯合國剛剛發表的2015全球快樂指數,香港只是在全球排名72,比上一次於2013年的相同指數下跌了不少,更被其他已發展國家地區遠遠拋離,只是高出中國少許。其實,我們不需要太多資源去做研究分析,只需要用心去感受一下,已經可以知道很多香港人都不快樂。原因有很多,而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因為工資和房屋問題,也即是生活困難。但若再想深一層,香港人的不快樂只是源於物質上的缺乏嗎?那為何其他已發展國家地區的快樂指數會遠遠拋離香港呢?

在十多二十年前,香港的工資和房屋問題也相當嚴重,一家數口迫在細小的空間,每月家庭的收入只是剛好夠用,但香港人相對是比較快樂的。筆者認為,物質上的缺乏只是不快樂的表面原因,真正的卻是一些深層的原因。

首先,很多香港人尋找快樂的方法是什麼?答案是消費。無論是吃一頓高級晚餐,又或在百貨公司大量購物,香港人在付費的那一刻,又或在將食物和新買產品照片上傳到社交網絡的那一刻,便找到了快樂。然而,那一刻卻很短暫。短暫快樂過後,又要再找下一刻。無論是由於時間問題或金錢問題而導致未能再次消費,不快樂便隨之而來。快樂就是因為消費?不是的。在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主導的香港,快樂是因為在消費的那一刻得到了肯定,即使這種肯定是非常短暫。然而,我們的人生就是追求這種肯定?

另外,快樂與否,很多時是相對而言的,當你將你快樂的相片上傳到社交網絡的一刻,某程度上是將快樂傳播了,但在同一時間,也令到一些在你社交網絡上的朋友感到不快樂。問題不是因為你本人,而是源於一種比較。很多時我們傾向將最好的事情在社交網絡上發布,而不好的事情都很少在社交網絡上出現,結果是朋友總會認為發布的人是幸福快樂的。當朋友又再將自己的情況和社交網絡上的你比較時,即使朋友可能已經快樂,但在比較後便感到不快樂了。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朋友剛剛去完日本旅行,在社交網絡上傳了一些相片。但就在上傳後的數小時,卻在社交網絡看到另一位朋友前往歐洲旅行在機場出發前拍攝的照片。朋友的快樂指數基於比較便即時下跌了。

消費換快樂僅屬短暫

最後,不公義和不公平很多時都是快樂的敵人。在辦公室內,看到有其他員工做錯事不需負責,沒有後果,但你做事慢了一點,卻給上司罵了半小時,你不可能是快樂的。這種不快樂是很容易解決的,找另一份工作便可以了,但社會上的不公義和不公平便不同了,擁有公權力的人做錯事,不需負責,沒有後果,負責官員政策失誤,卻要市民來承擔。除非你離開這個地方,否則你是不可能快樂的。

上述所提到的三種不快樂的原因看似簡單,但是否每天都在你身上發生呢?每天努力工作過後,努力消費以得到肯定,但短暫過後快樂便消失。回家途中在社交網絡看到朋友最幸福快樂的一刻,比較自己後,快樂指數即時下跌。回到家中再在電視上看到種種社會的不公義和不公平,失職官員繼續在位時,你那一刻的快樂指數即時跌到冰點。

然而,快樂其實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心態。

你可以選擇以消費來肯定自己,也可以選擇以為家人的付出,對社會的貢獻來肯定自己;你可以選擇每天都不斷看朋友在社交網絡的更新,不斷的比較,也可以選擇只是當社交網絡為其中一種溝通工具。真正的朋友最少也會用即時通訊軟件和你溝通的;同樣地,你可以選擇面對社會不公義的事情時,選擇默不出聲,也可以選擇走出來發聲,即使未能即時改變什麼,但最少你也曾經努力過,為社會作出貢獻,而不是只是繼續不快樂。

盼望Mentee們無論將來的際遇是什麼,也可以選擇一個快樂的人生。其實,無論在家庭,工作,社會上擔任那個崗位,香港人也是值得有一個更快樂的人生,做一個快樂的香港人。怎樣選擇?你懂的。

沒有留言: